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扬州、广州等地,纷纷成立玉雕工厂,初步形成“北派”“扬派”“海派”“南派”四大玉雕艺术流派,这四大玉雕流派,统称为现代玉雕。其中,海派玉雕作为我国玉雕行业的一支中坚力量,从1843年上海开埠算起,已有170多年的历史。它伴随着上海的成长而兴起、伴随着上海的繁荣而辉煌,现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海派”最先在绘画领域兴起,后影响至文学、戏剧等领域,上海也成为玉器制品最重要的集散港口,扬州玉工、苏州玉工等周边地区的玉雕艺人纷至沓来,在这种特定的文化氛围中融会贯通,逐渐形成了新的海派玉雕风格。1915年,海派玉雕代表作《翡翠珍珠塔》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奖,标志着这种风格被世人认可,也为海派玉雕的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20世纪50年代,借助新中国政府的支持,海派玉雕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逐渐形成了“雕琢细腻、讲究章法、造型严谨、庄重古雅”的艺术特色,作品品类繁多,尤其在炉瓶、兽件以及玉石俏色等方面别具地方特色,在全国的玉雕行业有了相当高的声誉。改革开放之后,上海玉雕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期,出口量增加,从业人员增多,生产总值上升,玉雕精品迭出,《黑白玉调色器》《珊瑚释迦牟尼降生图》《碧玉周仲驹卣》等不少作品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
20世纪90年代,上海玉石雕刻厂解体。上海玉雕以往那种大规模、集中化的生产模式,逐步被个人及工作室的独立经营模式所取代,同时也促使上海玉雕的技术力量由单一走向多元化。随着生产模式的转变,首先带来的是产品的变化——中小件逐渐成为海派玉雕的主流产品,其次是涌现出了倪伟滨、刘忠荣、于泾、吴德昇、颜桂明、易少勇等一大批玉雕名家。随着玉雕名家的涌现和市场的繁荣,又一次将上海玉雕行业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辉煌。
在新世纪,海派玉雕的能工巧匠们,都像“八仙过海”那样,各施才华,各显神通。盛世年华,海派玉雕还善于运用各类玉石的天然形状和不同色泽,因料制宜、因材施艺,造型挺秀,形成了俊俏飘逸的“海派”艺术风格,它与北京宫廷派等几大流派共同形成了当代中国玉器的时代新风貌。
承袭着积淀百年的辉煌历史,上海玉雕在近二十年的发展确实是迅猛的,取得的成绩也是公认的。然而,近几年来,一度风光无两的“海派玉雕”,却正悄然发生着变化。而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变得冷清
与以往的繁荣局面相比,近两年的上海玉雕市场活力明显下降,行业繁荣程度不如前些年,商家及工作室的成交量明显减少。在静安寺古玩城、中福古玩城等交易市场里,周末黄金时段营业的商户也不足一半,来此选购的客户非常稀少。受这种市场的影响,最终使得整个行业市场行情低迷,规模开始萎缩。
2、创新能力减弱
海派玉雕近几年缺乏创新,具有创新的作品也十分缺少,更多是传统风格的不断重复出现。那种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愈来愈少,消费者无法从中获取新的感觉。
3、后继人才匮乏
随着消费市场热度降温,加之整体玉雕创作创新能力的减弱,海派玉雕人才涌现的频率更是降低了很多,具有风格的作者越来越难觅踪影。
4、行业凝聚力降低
在这个信息越来越趋近于互通的时代,海派玉雕的创作格局及产业布局依然比较分散,并没有形成像苏州、南阳、瑞丽那样的产业集群。大部分工作室各自为阵,平时交流也并不多,很难形成集群效应,在这种环境下,无论是对于创作者群体,还是海派玉雕的未来前景,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文化的积淀与生成是一个长期、动态和相互联系的过程,虽然海派玉雕的出现不但提升了玉雕艺术的自身价值,也彰显了东方风格的审美精神,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将影响更为深远的时空。但如果要想永远站在时代的前列,被世人喜欢,就必须始终坚持“海纳百川、传承创新、追求卓越”这种海派玉雕独有的精神内涵,如此,才能确保海派玉雕的长久发展和兴旺发达。
承接翡翠.和田玉.黄龙玉雕刻加工,翡翠赌石开料。为翡翠收藏投资客户担当技术顾问,也陪客户去产地看货采购。
翡翠我们也进料加工销售,价格很实在,比商场价格低很多,同样的货您在商场买一件的钱我们这里可以买二.三件。拍照片很麻烦,也难100%反应翡翠的种和色及瑕疵,欢迎您来工作室来看看。
上海玉雕工作室电话:021-63018728 手机:13916539116 联系人:梅先生
玉雕工作室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