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日前决定紧缩对“文物”的年代定义,把文物从民国成立前(1911年)改为中共建政前(1949年),文物原则上都禁止出境。
根据国家文物局网站公布的《文物出境审核标准》,凡在1949年以前(含1949年)生产、制作的具有一定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原则上禁止出境。其中,1911年以前(含1911年)生产、制作的文物一律禁止出境。
少数民族文物以1966年为主要标准线。凡1966年以前(含1966年)生产、制作的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文物禁止出境。
《标准》禁止出境的文物涵盖化石、绘画、书法、碑帖、拓片、雕塑、甲骨、玺印、勋章、奖章、纪念章、图书文献、钱币、舆服、器具(兵器、乐器、家具等)、文具、工艺美术品、邮票、邮品、宗教用品等数十种类别。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日前透露,现行的文物出境审核标准为1960年代所制定,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据保护、收藏文物的需要和文物存量变化情况,调整出境限制的文物种类,重新制定新的年限标准迫在眉睫。
中国文物犯罪日益严重
法制网引述他说:“文物出境审核标准将取消1795年(乾隆六十年)年限,今后除出境展览文物和临时进出境文物外,凡1911年以前的文物一律禁止出境。”
中国文物犯罪问题日益严重,据官方新华社主办的《半月谈》杂志报道,随着私人收藏热的升温,尤其是一些政府官员、国企负责人热衷于文物收藏,使文物成为行贿、受贿犯罪的最佳“礼品”,甚至一些地方官员为了个人收藏,与文物犯罪分子相互勾结,充当犯罪保护伞。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十年来中国文物部门发现被盗、被毁的古墓葬至少在20万座以上,大量出土文物流失。2005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有一半在考古队进驻之前就曾遭到盗掘。
在文物富集地区,一些农民每到农闲就把盗掘古墓和古遗址作副业,甚至还出现了盗墓专业村和专业户。“要想富,挖古墓,一夜成为暴发户”是广为流传的口头禅。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流失在中国境外的中国文物大约有164万件,分散在全世界47家博物馆。中国专家估计,流散在海外私人收藏家手中的中国文物大约是这个数字的10倍。
中国文物在文革期间被有组织地大量破坏,新近一次的文物大劫难则是三峡大坝工程。据官方媒体报道,在被淹没的2500万平方米地下文物储藏量,官方只计划抢救8%,其余92%“非重点文物”都永埋水底。
承接翡翠.和田玉.黄龙玉雕刻加工,翡翠赌石开料。为翡翠收藏投资客户担当技术顾问,也陪客户去产地看货采购。
翡翠我们也进料加工销售,价格很实在,比商场价格低很多,同样的货您在商场买一件的钱我们这里可以买二.三件。拍照片很麻烦,也难100%反应翡翠的种和色及瑕疵,欢迎您来工作室来看看。
上海玉雕工作室电话:021-63018728 手机:13916539116 联系人:梅先生
玉雕工作室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