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产业
自给自足的分散经营式作坊
武山鸳鸯玉学名“蛇纹岩”,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形成斑斓的色彩,呈墨绿、络绿、翠绿、橄榄绿、荧光淡绿等多种颜色,暗映天然纹理。“蛇纹岩” 在武山储量极为丰富。据地质部门勘测,在东起武山城关庙儿湾,西至鸳鸯镇东北,连绵十五公里的盘龙山一线,储藏量约3.2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二位。鸳鸯玉的生产最早可追溯到秦汉之际,现在陕西碑林博物馆陈列的秦始皇所用御碗、酒斛便都是和鸳鸯玉相类似的蛇纹岩雕琢而成。尽管鸳鸯玉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如此深沉,但鸳鸯玉的制作却始终维持在村民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下。
“现在就是当地一两个村庄以小作坊的形式生产,主要是政府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路子,再说这个产业没法普及,就那么一个地方有玉石,别的地方都没有,如果政府投资做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我们也正在规划,准备把鸳鸯玉产业做大。”武山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宋吉代说。10年前,武山国土局将邱家峡山坳里的矿山承包给了私人。以此形成的一个畸形链条是,挖玉人挖玉就必须给承包者交钱。车德元说,挖玉人每挖3吨玉石,其中一吨卖的钱就要给承包者。
正如车德元所说,武山鸳鸯玉器几乎是一个农民产业。从事这一行业的都是农民,挣钱致富是鸳鸯玉器产业蔓延的背后动力。到如今,当地约有从业人员一千多人。整个车川村玉器年产量达120万件,但产业依然是以作坊式分散经营的方式存在。庞大的并未找到致富之门的农民群体,仍然是这个行业低廉劳动力的充沛来源。事实上,在整个武山县山丹乡附近已形成了一系列鸳鸯玉器制作村落,并以乡土社会的熟人网络蔓延着。
产业空心
陷入空心混乱状态产业链
正因为缺乏有效的扶持和规范,在武山,不论是开采,还是加工好的鸳鸯玉成品销售,一开始就陷入了产业链的空心混乱状态,也为整个行业的未来挖了陷阱。
以挖玉为例,没有专业的探测工具,挖玉人只能靠自己的经验判断,各自为阵。往往是浪费了人力和财力,成功者靠的也仅仅是运气。没有规划的开采则让当地渭河峡谷两岸的环境不断恶化。
而在夜光杯以及其衍伸的产品里,尽管鸳鸯玉制成的玉器在不断满足着市场上那些想当然的新奇要求,但当地人并不认可这种做法,而在市场上,他们又不得不倚靠它。因此,鸳鸯玉小作坊以及自由式的发展对当地玉器产业的另一个影响是,正规的制作业被完全瓦解,但却没有更好的产业出路。武山玉器业的产品标准一直为市场左右,“市场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因此从未在生产阶段留下过什么行规。“鸳鸯玉产业一直不能壮大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缺乏政府的规范和资本的薄弱。”一位玉器厂老板这样说道。
“因为具体的规划还没有出来,这个行业暂时还得不到政府的支持。虽然从业者众多,但因为作坊式经营很小,一家每年的营业额能上十万元已经算是行业中的中上阶层。政府收不到多少税,也谈不上什么扶持。”武山县委常委陈宏说。
车德元的记忆里,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到现在,当地靠玉致富的人不在少数,但更多的却是当地商人依靠贩卖玉器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是,当地玉器加工者和商人的财富暴增出现错位时,任何物品都可以成为资本追逐的对象,前提是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源,找到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对武山当地的玉器制作者和这个产业来说,一对售价仅有30多元的低端产品,就是那个由众多小作坊构成的畸形产业的写照。可以说,如果没有“酒泉夜光杯”的标签,这个本来就惨淡经营的产业,未来更加黯淡。“如果不加以规范的乱采,自由式销售的发展,将来或许一块鸳鸯玉都找不出来了。”车德元对此忧心着。
“不过近几年,我们县正在加快旅游业的发展,这样的话以旅游业来带动玉器产业的发展也是个路子。”武山县副县长李菊霞有着自己的想法,她说,鸳鸯玉的可贵之处在于价格便宜,寻常百姓不费心神都可添置一两件在家中赏玩,感受它的温润和时光流转的古老气息,何况一个庞大的市场呢?
承接翡翠.和田玉.黄龙玉雕刻加工,翡翠赌石开料。为翡翠收藏投资客户担当技术顾问,也陪客户去产地看货采购。
翡翠我们也进料加工销售,价格很实在,比商场价格低很多,同样的货您在商场买一件的钱我们这里可以买二.三件。拍照片很麻烦,也难100%反应翡翠的种和色及瑕疵,欢迎您来工作室来看看。
上海玉雕工作室电话:021-63018728 手机:13916539116 联系人:梅先生
玉雕工作室地址






















